重庆-绵阳产业供需精准对接会在渝顺利举办

左春茂
2025-07-02

渝绵携手聚合力 产业对接谱新篇

——重庆-绵阳产业供需精准对接会在渝顺利举办


6月27日重庆-绵阳产业供需精准对接会重庆发那科机器人公司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是由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重庆市工业经济联合会、绵阳市企业联合会共同发起。邀请到长虹集团、巨星永磁材料、合联机械、中物材料、鸿凯双泰、富临精工、锌芯钛晶等30多家绵阳的制造业企业来重庆访问、交流。



西南铝集团、重钢集团、发那科机器人、标准件公司、望变电气、国药太极、鸽牌电线、平伟汽车零部件公司、霏洋环保、龙煜精密铜管、新西亚铝业等20多家重庆企业与绵阳来渝企业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接齐聚一堂,围绕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庆华主持会议

重庆市人大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重庆市企联党委书记周旬;绵阳市人大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赵映坤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庆华主持。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重庆发那科机器人公司总经理欧春烃致欢迎词。他表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和绵阳的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重庆发那科机器人公司作为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一直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他期望通过本次对接会,能达成更多实质性的合作成果,发那科机器人愿助力两地制造业迈向新的高度。

重庆发那科机器人公司总经理欧春烃致欢迎词

重庆产业介绍:共享发展机遇   共卓越未来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招商统筹处杜怡闻同志作了“共享重庆发展新机遇.共创产业合作新未来”主题的重庆产业情况介绍。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联结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中心、中欧班列的发源地,产业基础雄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汽车产业方面,重庆是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涵盖了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等完整产业链,众多知名汽车品牌在此布局生产,具备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电子信息产业同样成绩斐然,以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等领域为重点,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招商统筹处三级主任科员杜怡闻作重庆产业情况介绍

近年来,重庆积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在科技创新方面,重庆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产业融合方面,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培育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目前,重庆正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重庆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提升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为产业协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绵阳产业介绍: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蓬勃发展

绵阳企联秘书长靳清泉作绵阳市产业情况介绍

绵阳企联秘书长靳清泉介绍了绵阳产业发展情况。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依托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绵阳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和科研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电子信息领域,绵阳的企业在雷达、北斗导航、物联网等细分行业表现突出,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则以高端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等为重点,不断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和精密化水平;新材料产业在特种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多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新能源产业也在太阳能、锂电池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绵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绵阳注重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产业互补、协同创新等方式,努力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领导寄语:深化务实合作 赋能企业发展

赵映坤讲话

绵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绵阳市人大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赵映坤在代表绵阳代表团发表讲话,本次活动深切感受到“巴蜀一家亲”的温暖,首先“重庆-绵阳”产业供需精准对接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重庆企业家赤诚相待发那科公司鼎力相助以及各界朋友倾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绵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绵阳市人大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赵映坤讲话

绵阳高度重视渝绵经济协作,充分体现了两地推动务实合作的决心我们相信,重庆的产业高度与绵阳的科创深度,恰似齿轮咬合,必将释放强劲动能期盼渝绵两地企业能够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建立“渝绵联动”长效机制打造“双向奔赴”学习路径共育“抱团出彩”合作生态期待渝绵企联轮流在渝绵举办“产业创新圆桌会”,共同推进产业共融发展。通过共组产业联盟,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机器人应用、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创新发展,促成一批供需合作项目落地,协同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共同书写“渝绵联动、双城共进”的新篇章!

周旬讲话

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周旬在讲话中,首先代表我们重庆企业联合会工业经济联合会绵阳企业家企业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重庆和绵阳都是国家工业重镇,拥有深厚的制造底蕴与完整的产业链条,两地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今年3月,重庆与绵阳企联举办了两地产业供需精准对接会第一次会议,杨丽琼副书记带队重庆代表团赴绵阳学习,大家感到活动收获非常大,也感受到“巴蜀一家亲”的温暖渝绵地企联签订了关于深度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渝绵产业协同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天这个活动实际上是我们两家再次在重庆相聚,是践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际行动

重庆市人大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重庆市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周旬讲话

周旬指出,重庆是西部的唯一直辖市,绵阳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城,所以两个城市走在一起一定会用智慧碰撞出合作火花。在今天的互动环节,双方企业做了很好的交流,企业家踊跃发言,坦诚相见,务实高效,我们感受到渝绵两地的企业之间合作前景广阔重庆和绵阳都是制造业强市,两地的资源禀赋虽然有差异,但是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等各个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大家都有意愿双向奔赴,共同探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持续做好企业转型升级今天这个活动实际上是我们深化合作的更好的开始,今后我们这种合作意向交流信息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付诸具体的行动,结出更多的硕果。

当前,重庆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全市上下大力推动国家战略大后方建设,全方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现在重庆正在推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要我们企业联合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发挥服务国家战略的优势和作用,也需要我们两地企业各方面互动参与齐心合力全力助推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实施周旬强调,渝绵两地企联要坚持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立足新起点,探索建立渝绵两地企业互动长效机制,进一步细化常态化合作举措,继续发挥渝绵两地企联联系、连接、联动的独特作用,将精准对接活动常态化开展下去,助推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加快建设助力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产业对接:挖掘需求潜力促进合作共赢

在“重庆 - 绵阳”产业对接环节,重庆工经联执行副会长龙晓琳、绵阳企联秘书长靳清泉分别发布了渝绵两地与会企业28项采购需求和97项供应产品通过这一环节,两地企业更加清晰地了解了彼此的需求和优势,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庆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龙晓琳发布重庆供需清单

自由对接阶段,两地的企业代表纷纷分享了各自的发展经验和合作意向双方围绕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合作市场拓展等议题积极发言,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经过供需发布和现场交流,现场12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此次产业对接会的成功举办,为绵阳和重庆的制造业企业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两地企业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通过深入的产业对接和交流,两地企业在多个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为后续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绵阳和重庆的制造业产业协同发展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参观发那科机器人应用场景

与会代表参观重庆发那科机器人应用场景

会后,企业家们参观了发那科机器人多场景应用实践。重庆发那科作为上海发那科公司在西南地区的核心布局,其展厅为西部地区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展示中心,以“技术+场景”为核心,打造了覆盖汽车、电子、焊接、铸造、食品、医药等多行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示范场景。发那科工业机器人负载从0.5公斤的精密型到2.3吨的重载型,从通用六轴机器人到协作机器人、SCARA机器人等细分品类,覆盖了焊接、装配、搬运、打磨等常见制造工序,这些机器人可根据企业需求灵活配置,小到电子元件分拣检测,大到汽车零部件加工都能胜任。展示中心聚焦重庆支柱产业,通过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典型场景的实景还原,展示机器人技术的适配性。例如,在PCB板智能化检测区,一台SCARA机器人正配合视觉系统、线追踪系统完成产品检测,发那科工作人员介绍:“这类场景中,机器人替代人工检测不仅效率提升3倍以上,还能避免人为误差,目前已在多家电子企业落地”。 最受关注的是“人机协作”场景,发那科工作人员指导企业代表现场操作,其搭载的力传感器可在接触人体时自动停止并调整轨迹,传统工业机器人需设置安全围栏,而协作机器人打破了这一限制,特别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需求。

参观过程中,企业代表围绕“智能化改造成本”、“人机协作安全”、“数据管理及设备维护”等实际问题,与发那科技术团队展开交流。此次活动通过场景化展示,让企业直观感受到机器人技术、智能化转型的价值,为制造向“智造”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大家表示,发那科机器人以高效、精准、稳定的卓越性能,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